新化公會堂完工於昭和11年(1936)
公會堂是日治中期時新式社交活動場所
自1902年基隆公會堂興建算起
逐步被引進台灣
可用作畢業典禮、集會紀念、婚攝場地等用途
不過時值日本政府推行同化政策
興建公會堂當然也有利於宣導政令、精神改造等政治目的
現況公會堂活化作為新化青少年圖書館使用
有許多閱覽空間
因為疫情關係要參觀需從新化圖書館進入後再從側門通往公會堂
在新化圖書館旁立面簡潔漂亮的建築就是公會堂了
這個立面真的很漂亮喜歡新化公會堂的字體
進入新化圖書館的樣子
走過服務台就會看到有一指示標誌了
通往公會堂的側門
與公會堂間有雨遮相連
因為公會堂跟新化圖書館的一樓有高低差
所以配備有無障礙升降平台
無障礙設施很充足值得讚許
過了這扇門即可進入公會堂內部
進門後左後方是青少年圖書館的服務台區
一進門就見到這座可移動式的伸展台
連接著原先公會堂的舞台
伸展台可以上去看看
可以從台上俯瞰整座圖書館內部
更可觀賞美麗的衍架屋頂結構
而原先的舞台區加裝木頭台階方便上下
兩側還有副舞台空間並各有一扇門連通外面
整體而言內部空間十分舒適
能在這樣的場域空間讀書想必是件很棒的事
新化公會堂的側面
新化公會堂的背面
以下介紹一下新化公會堂的歷史
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台灣各地共建有60座以上公會堂
其中台南有8座
不過現在僅存1911年啟用的「台南公會堂」和新化郡公會堂了
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宣布全省公會堂一律改稱「中山堂」
新化公會堂因而改名為新化中山堂
不過仍延續原有用途作為集會場所與舉辦婚喪喜慶及藝文活動之處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
由於大批軍隊無處可住就借住在學校與公共場所
而公會堂也短暫成為軍隊眷屬暫住之處
多以低階軍官為主
新化公會堂在軍眷離開後仍有活動在此舉辦
且使用者不僅是新化鎮鎮民
因其前身為新化郡公會堂原新化郡下9鄉鎮亦多利用此地集會
之後台灣各地地公會堂有許多都被中國國民黨民眾服務站借用
新化公會堂也是如此
至民國50年代(1960年代)
國民黨租用改為新化民眾服務站、新化民眾服務分社
後台南市府收回
並花費2500萬元於107年9月修復完成
作為青少年圖書館使用
以解決新化區圖書館空間不足的問題
是台南歷史建築活化為圖書館之第一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