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占地約900坪的陽明山美軍俱樂部,位於陽明山美軍宿舍群旁,為1950至1960年代間駐台美軍及其眷屬的重要社交場域,當時名為草山青少年俱樂部,因採會員制,不隨意對外開放,而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PXL_20221114_055220832

1978年中美斷交美軍陸續撤離後,太平洋聯誼社接手,將這裡擴建打造成陽明山聯誼社,為一會員制的鄉村俱樂部,一般人仍無法一窺內部樣貌。後來聯誼社經營不善歇業,建物一度荒廢損壞,不過因其富含特殊的歷史意義,於2013年登錄為歷史建築。

陽明山美軍宿舍群的興建,源於1950年爆發的韓戰,當時美國開始派駐大量美軍協防台灣,以提供軍事訓練、支援給中華民國政府和國軍,並選定陽明山山仔后地區與天母(中山北路七段末端)兩地作為美軍宿舍的落腳處,其中陽明山山仔后地區的興建戶數最多,規模最大,居住者為軍階較高的軍官,而天母興建的美軍眷舍較為零散分布,興建戶數較少,居住者則以士官和低階軍官為主。

陽明山的美軍宿舍群,因為是由美方提供房屋設計圖,再交由台灣官方施工建造,因此建築外貌與美國1950年代時期的本土住宅十分相似,不過因每棟宿舍興建時期不同,風格也有所不同,大多是半磚半木的獨棟平房,並附帶有美式郊區住宅的庭園配置,而位於宿舍群旁的美軍俱樂部,更是其中規模最大的建築,在建築形式上沿用美國南方鄉村風格打造,並因地域、材料取得等因素,在建材的使用上採台灣式的紅磚、屋瓦及陶磚、杉木等本地建材。

2016年時透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的媒合,由製作黑膠唱片起家的鈺德科技取得經營權,用時兩年,耗資近億元修繕及活化,重生後的美軍俱樂部改為美式餐廳,鈺德科技以黑膠唱片每分鐘33又1/3轉的轉速為發想,將其命名為「Brick Yard 33 1/3 美軍俱樂部」,簡稱BY33美軍俱樂部。

俱樂部的主體建築結構主要為磚造牆柱及木構屋頂,在修繕及活化的過程中,其整體結構、外觀及環境配置都盡量完整保存,再以美式鄉村風格的元素重新裝潢內部空間,我覺得最讓人喜歡的是其中庭的景觀,由原本俱樂部時期的戶外泳池填平後的戲水區為主體,被紅磚建築圍繞,加上甫開始變色的落羽松,慵懶又愜意。可惜的是沒有看到餐廳的BRAVO區,該區是由陽明山聯誼社時期增建的室內泳池空間改造而成,修復後保留泳池結構,泳池內為觀眾席,舞台則設置於泳池外地面,滿有趣的,還好至少可以到餐廳官網看看內部環景過過乾癮,至於餐點部分,個人是覺得稍貴了點,價格與餐點品質沒有達到預期。

以下以照片介紹內部環境,首先是停車場,就位於門口正對面,說實話在這個難以停車的地方,有自己的停車場十分加分!

PXL_20221114_041837963

PXL_20221114_041828808

 

餐廳的大門及進去後的用餐區,很漂亮的木構屋頂。

PXL_20221114_041902409

GOPR3727_1668400878265

GOPR3724_1668400878265

GOPR3725_1668400878265

GOPR3761_1668401888240

 

通往戶外空間的過道,及饒富趣味的磚牆與優雅的連續拱圈座椅。

GOPR3732_1668400878265

GOPR3746_1668400878265

GOPR3739_1668400878265

GOPR3733_1668400878265

GOPR3738_1668400878265

 

走上階梯即可看到由原本俱樂部時期的戶外泳池填平後的戲水區。

GOPR3748_1668401888240

GOPR3754_1668401888240

GOPR3759_1668401888240

GOPR3744_1668400878265

很可惜這次沒參觀到的BRAVO區。

GOPR3736_1668400878265

如沿著連續拱圈座椅走,有一座上屋頂的階梯,也挺好拍的。

GOPR3737_1668400878265

GOPR3740_1668400878265

GOPR3741_1668400878265

GOPR3742_1668400878265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unpaocheng 的頭像
    kunpaocheng

    啪啪造

    kunpao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