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瀰濃庄的敬字亭最初建於清代乾隆中葉(1779年左右),後曾於嘉慶(1796-1820)與光緒(1875-1908)年間重修過。

PXL_20220816_013620634

瀰濃庄敬字亭位於美濃市區的幹道-中山路跟永安路的路口處,靜靜的待在路中央的一小塊綠地上。


檢視較大的地圖

敬字亭又稱惜字亭、聖蹟亭或敬聖亭,因科舉制度的影響,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崇高的,寫在紙上的文字亦不能隨意丟棄,即使是廢字紙也要妥善處理,這也是敬字亭的用途了,除了有敬惜字紙的寓意在,也有崇敬倉頡、文昌帝君的意思,在南部的客家村莊中,敬字亭的身影亦隨處可見。

PXL_20220816_013649472

而瀰濃庄敬字亭雖然是在乾隆年間設立,但1895年日本接收台灣爆發乙未戰爭時,原本的建物毀於六堆義民軍與日軍交戰的炮火中,隔年右堆總理曾榮祥發起重建並留存至今。原本敬字亭旁邊都是農田,但隨著美濃市鎮的開發與擴張,一度在開闢周邊永安路與中山路的過程遭到拆除,所幸後來有保留下來,並在民國80年(1991)指定為古蹟,民國86年(1997)加以整修而成為今日的樣貌,最近一次修建應該是民國100年(2011)時進行亭身彩繪及剪粘等修補。

敬字亭本身結構為磚塊砌成的3層六角型塔狀結構,屋頂則為盔形加上葫蘆形的煙囪,目前的樣貌外部建材為清水磚,內部則是卵石砌造,每一層皆有開口,自下而上為清潔口、投紙口和通風口。在裝飾部分,屋頂部分以灰泥仿常見的瓦當、滴水,斜面上有如意紋,第3層的每面都有剪黏花草裝飾,第1、2層則僅有白灰色的壁面,各層間以磚作出挑分隔,且下方都有彩繪蓮花卷草。

PXL_20220816_013727958

從第2層投紙口往敬字亭內拍的樣貌,圖中的開口為第1層的清潔口。

PXL_20220816_013706029.NIGHT

以前這裡還有地方人士負責日常的祭祀活動與環境整理,隨著耆老逐漸凋零,後繼無人之下,或許最終只會留下敬字亭本身的建物而無原先祭祀的實際功用了,而在敬字亭旁的民宅窗戶,有匠師依照敬字亭的外觀製作的鐵窗花,作者曾文昌還有留下姓名,想必是對自己的作品感到十分自豪,而實際上也確實很精緻,有興趣可以在網上搜尋關鍵字,更詳細的瞭解這位匠師的故事!

PXL_20220816_013807806

arrow
arrow

    kunpaoc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